试论民航业和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部门: 日期:2013年7月19日
一、民航业
(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据中国民航2012年初步统计,全国机场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6.78亿人、11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2%和3.1%。预计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居全球机场第二;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290万吨,居全球机场第三。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军2012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民航主要运输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止2012年底,中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并全部开通定期航班,覆盖全国93%的经济总量、78%的人口和71%的县级行政单元。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数量16个,国内定期航班通航国际54个,通航城市110个。共有运输公司43家。“十一五”期间中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大型机场容量饱和问题得到缓解,空域不足的瓶颈有所缓解,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起降架次达到1040万架次,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运输总周转量将达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航班正常率高于80%,公众对民航服务基本满意。
(二)我国民航业的特点
一是发展势头猛,效益不均衡
据民航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断增长的旅客运输量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崛起。客运市场需求的总体趋势在不断地增长,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民用航空公司机队规模也不断扩大,提供的座位也越来越多,市场供给充足。
然而,前些年我国民航运输市场连续几年客运量增长出现徘徊,客座率持续下降,运输增长减缓,经济效益下滑。1980-1996 年民航客运量曾有过年均16.1%的增长,但到1997 年仅增长2.4%,1998 年也仅增加1.5%;1999 年以后我国民航运输市场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进入 2000 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需求明显趋旺。但由于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影响,航油价格涨幅高,航油成本已超过了航材和飞机折旧,约占企业总成本的近40%,现已成为航空运输企业成本的第一大因素。尽管民航主管部门对民航运输市场加大治理整顿,强化市场管理力度,但经济效益还不理想,亏损现象仍十分普遍,特别是骨干企业,赢利仍不乐观。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亏损的机场有135个,其中中小机场占了87%。
由此可见,市场供求方面潜力很大,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均衡的问题。
二是发展前景佳,支撑作用大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2012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勾画了未来20年中国民航由世界民航大国向世界民航强国迈进的路线图。市场机遇、政策机遇都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民航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第一是促进了发展临空型区域经济。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带和绕渤海湾经济带,均成为依托空港发展的临空型区域经济和城市都市群。第二是促进了发展临空型贸易。临空型贸易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突出的是远离海港的浙江义乌的国际商贸城产业就是依托空港,对航空运输的依赖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三是促进了国内外旅游。典型的就是中国的黄金周假日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国内长线旅游与境外游等。
三是时空跨度大,市场潜力强
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无论是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均可通过民航客机、货机和专用飞机等多机种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运输飞行,是人类目前普遍选用的最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
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客机、大型运输机和专用飞机的不断问世,人们对出行和货物运输越来越多地选择航空运输的方式。尤其是按照时空快捷和舒适的要求,航空成为人们的首选交通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追捧。无论是长线还是短线的支线飞行,航空运输都独占鳌头,久盛不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成为航空业光荣的天然使命……便捷的旅游、时尚的购物、及时的交货、光鲜的交往,均在倏忽之间便可完成。因而,航空业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二、旅游业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旺盛,前景诱人。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世,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人们从最初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为主,逐步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呈多样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旅游购物、休闲美食和商务洽谈比比皆是,形成购、娱、吃、玩一条龙。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中国,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这一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对于农业旅游而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内涵极为丰富,如山村水乡自然景观,田园生活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如农家乐,以及乡村居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相融合,形成了旅游业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因为如此,21世纪中国旅游将出现以下几个新趋势:1.世界遗产热。2.森林公园热。3.农业公园热。4.民俗乡情热。以上这些热点,使农业旅游达到了“观农园寻田园风光,乐民俗享乡村风情”的效果。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际看,据《2020年世界旅游展望》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可望达到16亿人次,其中3.78亿人次是跨区域的远程旅游者。接待量最大的三个区域分别是欧洲(7.17亿人次)、亚太地区(3.79亿人次)和美洲(2.82亿人次)。
从国内看,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根据“十二五”规划指标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1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4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3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二)我国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一种具有文化性质的经济产业,并有其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性、开放性、涉外性、关联带动性,以及脆弱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
此外,旅游业还是国家对外开放促进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即是作为国家内外两种经济体系的重要交接口,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旅游服务业涵盖面广,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服务,对扩大开放,加强来往交流,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了解均十分有利。
三、民航业和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关系
旅游产业属于民航关联产业,民航与旅游紧密合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民航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旅游对于民航增加客源又有着积极的拉动作用,许多热门航线都是旅游热点地区航线或由旅游包机执飞,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可以说,民航与旅游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一种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正相关关系。
其一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机场的具备全球易达性和人流集散中心等特征,互动发展极为密切。
国际上航空产业发展较成熟地区的旅游产业与一般区域的产业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区域旅游产业主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成为旅游目的地,服务对象多样性、产业结构较为松散;但是航空发达区域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该产业价值链高端,市场细分明确,产品服务主要定位于为高端商务及旅游休闲旅客提供旅游服务,能够充当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中心,位于整个旅游产业链最高端。
其二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代国际民航网络的建立和城市间的快速通达性,催生了全球旅游热的兴起。
一是国际旅游日趋旺盛。随着航线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五洲,现代旅游开始真正崛起。以飞机为代表的空中交通工具在安全性、飞行速度及舒适度等方面具有了很大的改进,旅游业冲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新、马、泰游成为热门航线,跨洲际的国际旅游日趋旺盛。由此,人类进入全球性大规模旅游时代。
201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2719.16万人次;我国出境游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球第三,对世界旅游市场贡献率超过7%。
2013年春节黄金周的出境游人数超出400万人次,同比上涨14%,占春节总体旅游市场的2.6%,出境游“洲际游”仍为大热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气候温暖的国家比较受国人的偏爱,一直是春节黄金周的人气旅游目的地。目前,中国在全世界已经开辟了142个国家和地区为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拉动全球旅游热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占GDP总量的8%以上。
二是国内旅游热火朝天。2012年,中国以近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772万人次,继续位居世界第三。据全国假日办发布《2013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03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5.1%;实现旅游收入1170.6亿元,增长15.4%。
随着我国“低空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通航旅游一时间成为热门。航空业的发展使传统旅游向立体式旅游发展,游客可以借助航空旅游从空中鸟瞰旅游景点,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譬如在云南这样多山的省份航空运输的优点特别突出,因为飞机飞半小时,汽车要走1天,但是由于云南是旅游大省,航班仓位多,考虑到一些鲜活货物的时效要求,运输成本和汽车相差不大,但是货物品质有保证。
三是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当前,基于便捷的考虑,各种特色医疗旅游机构也出现了在机场周边聚集的趋势,诸如慕尼黑国际机场、仁川国际机场、希思罗国际机场、曼谷国际机场等各大机场周边特色医疗和休闲中心客源不断。在民航业的作用之下,旅游业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高端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国内的高端旅游者夏天到哈尔滨、长春、承德等北方大都市或旅游景点避暑和度假;冬天到海南岛避寒度假;有的进行跨洲际的避暑、避寒休闲度假。
由此看来,旅游业与民航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有着很大的关联度,旅游业的发展为民航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行业之间关系密切。这主要是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密切。旅行社是航空公司机票销售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种特殊的机票代理,为了应对旅游旺季的旅客需求,旅行社往往会提前较长时间从航空公司预订机票。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提前预订机票给旅行社是降低销售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机票预订交易时,双方都必须进行慎重的决策;旅行社决策最优的预订数量;航空公司决策最优的供给量,双方协作的目标是在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实现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各自的收益更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与民航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完善旅游业内部产业环节、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拓展旅游业链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民航业带给旅游业的不仅是便捷的交通条件,还是一个高端、外向、集约、多元、自由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民航业和旅游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航空旅行的人数、旅游机场、旅游航线的不断增加;航空企业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网站等也有了更多的关联。民用航空的兴起,为旅游点之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也创造出新的航空旅游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中国民航业和旅游业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机遇,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强国和旅游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