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庆的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会议总监武少源先生主题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我是做会议的,从来没有做过节庆,所以在座的每一位专家、领导都是我的老师。我做的题目叫谈“会”论“节”的市场化运作。因为原来给我的题目叫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作为活动来讲,市场化是国际化和品牌化的推手。所有的活动赛事演出叫MICE。第一个是政府会议、第二个是公司会议、第三个是社团会议。社团会议怎么样市场化运作,和节庆活动有没有关系,2010年在中国举办了1万个社团会议,但是排在前十位的是以上十个,在这100名会议里医学类的会议是70%,为什么呢?大家看这个图表,中国从建国1949年中国人平均寿命35岁,到201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80岁,翻了一番还要多,人老了免疫力下降就要得癌症,所以肿瘤临床医学大会每年16000人参加,骨科大会,1990年我做骨质疏松大会的时候北京一家医院引进了一台叫骨密度检查仪,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骨质疏松,现在20年过去了,北京基本上三甲医院都有这种仪器。社团会议能够市场化的第一个要素市场需要,其他的社团会议都达不到医学会议的水平。
再请大家看这么一个图,就是会员参加社团的目的,会员参加社团有各种各样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一个是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一个是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员认为社团应该干什么活儿、开展什么活动?最多的、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希望社团多开展学术交流。所以,我们科协主席韩启德先生曾经讲过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利业之本活力之源,我们中华医学会有84个专科,50多万会议,每年200多个学术会议,会议代表7万多。84个学科里学术会议基本上都在千人规模。
所以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人参与,参与人要多。我做了700多个国际会议,如果这个国际会议的人数在两三百人很难做到,本身会议的市场化运作。
第三个要素市场化运作要有产品。产品有各种样的,有硬件、中间环节、服务、软件,都可以作为产品。我们社团会议也是一种产品,从狭义上来讲会议都是策划、制造、运营出来的,会议是满足人们的什么基本要求?是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要求。所以要策划一个会议成为产品,需要很多的人来进行。昨天凤凰卫视吴小莉采访新任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今年的博鳌论坛开的非常成功,去年9月份就开始进行策划,经过多少个专家论证。社团会议如果想卖出去要有价值,这个产品的价值和所有的产品的价值要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这个核心的价值是什么?会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会议提供一个信息的交流的平台,信息的量决定了这个会议的核心价值。所以社团的会议在会前都有大量的论文来提交,然后找到这个学科里最贴切的一些信息,而且跟着就是要邀请很多世界上有名望的报告人,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很多会议都要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做报告,大家花钱来干什么?听他的报告得到信息,知道今后三到五年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二个就是附加价值。作为一个产品要想卖出去还要有附加价值。比如说继续教育学分。我们办医学会议原来到卫生部教育司后来到中华医学会,来申请你这个会议办几天,国际会议五天可以拿到12个学分,一年参加两个国际会议就够了。当然还有外围价值,比如参加会有奖励。因为我们国家在高校、研究所评重点院校、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分就是你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还有论文被世界著名的论文检索系统检索。这样都使大家去购买这个会议产品。我们策划会议的各项活动来把这个会议卖出去。这个可能太商业化了,但是社团会议不同于政府会议和企业会议,如果想一项一项开下去,必须在策划的时候就要想到各个地方怎么来挣钱。比如说旅游,国际上的会议和国内的会议是一样的,总是在最好旅游目的地城市举办,我们2004年中国科协曾经派出五批到国际上申办大型国际会议,最后都败给一个城市南非开普敦,因为南非大家都没去过,不敢去的原因是治安不好,2002年宣布2010年的世界杯在南非开,大家就认为南非肯定治安会很好、交通会很好,所以国际组织一投票,大家有的甚至是全体人投票都投到了南非。
上个星期我去了一次武当山,武当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是很少在那开会,现在建了一个五星级的酒店,回来我跟很多社团领导说有意向把会放在那。这样就能够用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会议,所以社团会议能力市场化运作第三个因素就是把会议做产品策划。
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图,这个图是一个国外的机构他们进行的一个统计,2020年,也就是10年之后,影响人们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原来永远认为吸引大家参加会议的是会议报告人的水平。但是他的调查报告不是。大家经常会接到很多会议展览的要求,那么互联网时代习惯的是打开他的网站,网站能不能很吸引大家。第二个是不是这个活动能经常的跟你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现代的活动,包括节庆、包括展览、包括会议的推销方式。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过程叫ADA过程,就是人们接受广告,当然最好的广告是电视,那么电视广告太贵,只有世界杯、亚运会、奥运会做得起电视,那么我们一般的节庆活动,特别是会议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多钱,用互联网的方式,那么这个ADA过程是什么一个过程?首先得到一个会议信息之后,我们能不能引起关注,这里就有你的推销材料,你的网站的结构、内容是不是吸引人。当你关注、积累了以后会产生一个兴趣。那么兴趣积累了以后,往往能引起人们的一个欲望,最后又有经济实力,或者我们会议又能跟单位、跟机构申请到参会资金了,那么就会去参加。如果参加一次很成功还会接着参加,会议就会成为连续性的,如果不成功参加三届之后很多的会就没有了。这是会议的爬坡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参加会议的一种心理过程。
我给大家讲个例子,这是我的一个心理过程,2009年1月1号我就接到这么一个电邮,我当时就开始关注,为什么关注它?它很漂亮,而且我让我的员工每年1月1号做一个很好的卡片给人家发过去,这样引起那些潜在的代表关注。那么1月8号我又收到这个通知,25号又收到了。我什么时候感兴趣的呢?第四次收到的时候。因为我的英文水平就知道它是一个国际会议,是一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5月24号开的会议,后面三个单词我一个不认识,我感兴趣一查是白血病、血癌、淋巴癌,那么我就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发了,因为我去伊斯坦布尔去参加过一个会议,要收我一千欧元。我不是医生,我是组织医生去参加的。他就把我的电邮寄给我,知道我跟中国的白血病有关系。所以这种推销我自己,包括我们中国所有的节庆活动、展览活动、会议活动很少像人家这样不厌其烦的。也就是130天里给我发了5次,也只有互联网时代营销能做到这种程度。我觉得我们社团会议能够市场化运作的第四个要素是网络。因为在八十年代我们做国际会议的时候,我们最好的筹备四年的国际会议发四次印发的材料。
社团会议讲了这么多能够市场化运作第一是市场的需求。第二是这个领域要人很多。第三会议产品要策划的很好。最后,网络推销的要很到位。任何产品销售是一样的,科研成果变成产品,产品经过推销变成商品,是一回事。
我谈了这么多会议,大家可能会说那“节”呢?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21届长春心脏病大会,这个大会是我们1990年的时候办的,中国人得“三高”的还没有这么多,但是经过21年的市场化运作,现在变成亚洲最大的心血方面的会议。他也是策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满足各种不同的心脏病的大夫的需求。我们国家现在心脏病大夫又特别多,而且这个会议的宣传也很到位。去年还没结束,22届就开始宣传,就开始征文。
那么会议和节庆的关系是什么呢?我想有这么多的相同点。第一是时间是相同的,也就是时间轴上筹备时间很长,活动时间比较短。基本上都是点状分布,时间上来讲。地点都有比较相对明确的地点。我们会议具体到某个酒店,节庆可能是一个区域,某个城市、某个区。组织都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组织的活动,而且都是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当然会议的社会活动人数跟节庆人数没法比,可能在座的任何一个节庆都比中国最大的社团会议1万多人大的多。最后都是和旅游密切结合的,都要有吃、住、行。那么节庆与会议的不同点在哪?我们会议的本质属性是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求,展览的基本属性是满足展品交易的,参展商是为了卖出展品,参观者是为了买到价廉质优的商品。我就老考虑会议的本质属性,在互联网上查了一个多月也没查到,但是作为一个活动肯定应该有一个基本属性。那么有三个案例,一个是纽约的狂欢节,今年是370届了,应该是世界上最长的节庆了,这里有句话叫“男女老幼、朝野官民、贫富贵贱统统上大街载歌载舞尽情宣泄”。我想这个场面电视上经常报道。它的主要收入一部分来自门票,我算了算它的门票大约是这些,最便宜100美金,最贵1000美金。这么大的活动每年将近300万人参加,国外来人还有40万,但是每年组织单位市旅游局还要得到市政府相当的财政拨款,还有企业赞助。也就是说不是政府给的钱越少越好的倾向,这么大的节政府仍然要给很多的钱。那么狂欢节的经济效益更高,每年2.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狂欢节是所有参加者通过互动来体验节庆的内容。就是玩儿去了,娱乐。
第二个节庆南宁国际民歌节。今天他们没有来,网上讲是中国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一个节庆。他是经过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市场化运作,也是有一台晚会,这台晚会不让播了,原来我比较爱看。大地飞歌那个票我曾经买也买不到。那么他成立了公司运作以后,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一体,政府赞助不赞助查不到资料。
第三个爱丁堡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是1947年把1851年的音乐节变成了艺术节,为期三周,也有多项活动,本身有很多很多音乐节,还有电影节,还有仪仗队的游行,但是最多的还是老百姓自己狂欢。爱丁堡艺术节基本上是1/3,票房27%,企业赞助34%,政府补贴35%。我自己最后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人们参加节庆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活动,比如说可以观赏演出、可以展览,还有其他独特的活动。还有一个环境的要求,比如一个节庆要有相对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相对一个比较好的旅游的环境。第三是体验需求。比如说狂欢。在这些需求里我认为体验是节庆最重要的要求。人们参加节庆不仅仅是狂欢,而更重要的是参与载歌载舞。我是做会的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国家对会议、对展览、对节庆赋予的责任太大了,这些都是搭台的经济唱戏。所以往往走到最后哪个也持续不了。
第二个就是市场化的会。也就是说一个单项的会议很容易做到本身的市场化。我下个月在北京举办一个会,每人参加5000块钱的会费,这样一个会议就很容易做市场化运作成功。节庆是一个是地区性的,所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的市场化,包括活动的市场化,还包括地区或者叫区域的市场化,因为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在短时期内到一个地区去住、行、交通、治安等等,绝对不是一个活动能办到的。刚才也听了邓老师讲的,我们国家多数都是政府部门办的,所以节庆活动我们国家看来政府支持是更重要的。刚才那么多的世界上几百年的很成功的活动,都需要支持。而且政府支持也是市场化运作的一部分,因为这么多人到你这个城市吃、住、行,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拿来一部分去补贴才能达到完全的市场化的运作。 [11:09]
我就这么两点体会。
最后给自己总结一下,我觉得各位老师专家是不是这么策划?我觉得节庆的策划是不是更注重于策划那些去的人们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从中找到乐趣,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找到一个节庆活动到那去宣泄,其实国外也是这个。节庆初期可能可以结合深挖本地的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等等,但是我总是想象纽约这种节庆370多年了,还有多少这种资源可挖。那么节庆活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要宣传自己。刚才我来的时候仔细看了一下,大多数的节庆活动可能我都不太知道,除了青岛的啤酒节,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但是反过来也希望让大家知道,互联网是最好的方式。现在国外很多的机构,像美国西海岸的机构,很多的机构每个星期给我发一封电邮,不管你有用没用看不看,但是他总给你。
中国现在会议和展览,就是专门研究会议、研究展览的活动非常多,每年大约将近有10个,但是研究节庆活动相对少一点。我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将来继续能够跟大家交流。谢谢!